“純天然”的也是化學物質
徐云鵬說:“其實,‘化學’并不是與‘天然’有對應關系的一個詞,‘人工合成’才是。‘化學物質’只是化學中對物質的一種稱呼。純天然的物質也是由化學分子組成的,也是一種化學物質。例如:水是由水分子組成,家里吃的白糖是由蔗糖分子組成的,大家貼在臉上的黃瓜片,也不過就是水、維生素、纖維素、果糖等各種大小不一的化學分子的混合物。”化學物質根據其來源可分為天然的和合成的。“天然”表示的是來源,并不代表沒有人為處理或自然發酵過程。
嚴格來說,我們使用的化妝品成品只有化學分子組成上的差異而沒有來源上的差異。也就是說,只要天然分子我們能夠通過人工合成,且能保證純凈度,它們在功效上是基本沒有差異的。如果某種天然物質分子很有功效,但是分子太復雜,人工合成出來很難或者成本太高,我們也只能從天然產物中提取,當然這種化妝產品的價格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綜合考慮價格、功效等因素,化妝品中添加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只要保證其純度,與純天然提取的產品在本質上基本沒有差異。
好的合成產品才是真正有效的化妝品
并不是所有純天然的東西都一定是好東西,它對人體的作用是通過構成其本身的化學分子性質決定的。因此很多純天然的東西照樣有過敏性,甚至讓你的皮膚有不舒適感。可能,即使你恰巧不對剛擠出來的蘆薈汁過敏,也難保其中沒什么成分對皮膚有傷害。至于用雞蛋清、牛奶、酸奶等做面膜,更幾乎無異于用臉培養微生物。徐云鵬說:“皮膚的吸收功能較弱,而純天然物質有的分子較大,難以吸收,而化妝品科技的發展是要把一些天然產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然后再在化妝品的基本配方上做改進,這樣好的合成產品才是真正有效的化妝品,也就是說純天然的植物成分應該是作為其中一個成分,而絕對不能說這就是化妝品了。有些化妝品實際上是放進了一些人工合成的輔料,這些東西如果是對人體無害的,是可以加入,而且可能效果會更好,實際上很多化工原料也是從一些植物或者天然的物質里頭提取出來的。”
適當的化學添加并不可怕
徐云鵬為記者講解了幾個主要添加成分:“甘油是動植物油的分解產物,本身無毒可食用;白油是石油的加工物,對身體無刺激,食用級白油本身是低毒;硅油則與人體的相容性好,刺激性較小;硬脂酸則也是從動植物油中提取,本身比較安全。”
許多不熟悉的化學名稱也容易讓人產生擔憂和疑惑。有人懷疑“生育酚”是不是某種激素?其實它就是人們熟知的維生素E,是化妝品中常見的抗氧化劑。有人猜想“硅酮”是不是“硅膠”,沾在頭發上洗不下來?實際上硅酮是常見的頭發護理成分,應用于化妝品已有半個多世紀。如果在化妝品的成分表里看到“氫氧化鈉”,可別因為它是“燒堿”就害怕。氫氧化鈉是化妝品生產中常用的pH值調節劑,它可以將產品由酸性調節成中性,降低對皮膚的刺激性,而它本身也在調節的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消失了。在化妝品的生產過程中,微量雜質的存在不可避免,但只要保持在極低的水平,就不會造成任何安全問題。徐云鵬說:“看一個化學物質是不是安全,你可以看看這種物質是不是限制添加,如果是,說明這種物質有安全隱患,如果是允許添加的,應該是有相應的生理、病理實驗證據,問題不大。”
化妝品還是應該盡量少用
雖然,正規廠商的合格化妝品在安全性上不必太擔心。但是,徐云鵬認為,作為化妝品還是應該盡量少用,過度使用對皮膚健康必然有一定影響。
徐云鵬說,決定你皮膚好壞的因素太多了,首先是遺傳,如果說你父母的皮膚本身就是過敏性的,那可能子女一般也容易過敏。此外,生活環境很重要。北方生活環境再加上空氣污染,皮膚就容易干燥、老化、皴裂等等。還有工作壓力大的情況下,經常在電腦前工作,或者心情比較抑郁,睡眠不好都會影響到皮膚,飲食習慣也很重要。
【化妝品購買小竅門】
“W-O”是油包水 “O-W”是水包油 適合不同皮膚
從化學上來說,油性跟水性是兩個最基本的性能,所以有些商家會在化妝品上面寫這樣一個符號:“W-O”,這個叫油包水,表明油性在外面,水性在里面。那么反過來就是“O-W”,叫水包油,這是一個小小的科技秘密。如果你的皮膚適合水性的,那么你就要選擇水包油的化妝品,可能你就不會覺得那么干。如果你要去西北,那么天天要日曬,這個時候一般水涂在臉上是沒有作用的,你應當用油性的東西來保護皮膚內的水分不被蒸發掉。
化妝品的致敏源因人而異 一定要看保質期
還有就是看你過不過敏,因為化妝品當中致敏源是因人而宜的,比如說酒精、有些生物蛋白、酶,不要聽到純植物的東西就認為是好東西,生物蛋白酶、生物堿這些東西有很多人都是過敏的,過敏率可能有1%。此外,建議大家一定要看保質期,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化妝品的保質期是有限的,所以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本文章來自網絡